悦读 头条 资讯 焦点 回响 目击 封面报道 生活方式 清单 提问 专栏 论坛 活动
首页 > 悦读 > 正文

沈亚川:读者观

2015-08-09 20:08:24 博客天下

\

推荐人

《博客天下》主编沈亚川

推荐语

宋志标本是南都评论部近十年来的主力评论员,几年前被迫转战一家公益杂志。【旧闻评论】,遂成为这个年轻力壮的老评论员中夜扼腕浇胸中块垒之地。宋的时评,地邻港台而时接民国,不卖身,不卖乖,不卖直。故无媚态,无匠味,亦无头巾气。

《读者观》

文 | 宋志标

不管它是什么,它现在被统一唤作自媒体。看到有些书上也有称之为主动媒体的。但媒体的主动被动,似乎不是一个新概念。在电视传播研究中,依照观众-信源的互动关系,也有主动被动媒体的叫法。无论是哪一种,被动确实是真的,至于主动,则要很大定力。

从老少咸宜的便利上。姑且称之为自媒体。就我的一点体会,自媒体的最大问题,不是商业模式,而是读者观。自媒体能不能养活自己,沿袭传统媒体的思路,就会产生这样的焦虑。这样一来,自媒体也就和传统媒体没两样,那就是靠出卖读者。

可是,自媒体这样的东西,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有些不一般。简单来说,它不是一种传播-受众的关系。即使有人非要在事实上说不是这样的,可我的看法不变。没有读者与作者的合作,无法完成自媒体的存续。而且,在这样的关系下,自媒体一说特别别扭。

这么说好像有点矫情,但也是个人的实际。当初写旧闻评论,只是为了不让笔头闲着。而且,在我,是要消除从前的时评员的标签——问题是,这个愿望到现在没有得逞。无论是怎么强调非时论的形式,抑或直言不是新闻而是旧闻,但好像人家不认账。

读者达到2000人的时候,我就开始觉得不舒服了。我得费点劲才能无视他们,同时又保持恰当的交流姿态。甚至,我说我不负责提供答案,所以我写的不是时评,也不是政论。如果订阅者都能接受这个说法,我就坦然了,因为我不用为几千号人负责。

从前写社论,是匿名的。有时会有人打听某某社论的执笔者是谁,编辑都不愿意告诉,我们也不愿意人知。匿名写作的快活,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这个还真不是深藏功与名那样的清高,就是喊两嗓子,瞧瞧四周没发现的人,然后鼓起劲再喊两嗓子。

旧闻评论让这个愿望完全落空。要开门写作了,匿名写作简直是“罪不可恕”的乌托邦,想一想就生怕被嘲笑。这就是读者聚集,所制造的压迫感。你们一定一定认为这是很傲娇、很矫情的感受。但,就是这样。所以,读者越多,我就越害怕写。

这也与论辩的性质有关。论辩要占上风,要么具有某种权威,比如理论上的,但我不具备,我一直排斥这些东西。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就放低身段,承认与读者的合作才是吧啦拉吧……一大堆的拉虎皮做大旗。我也利用“读者”,用来抵挡“读者”的介入。

每周保持五天更新,花费时间,是一个方面。但不是说总是累着,打理账号的疲累感是有起伏的,当读者意识强一点时,写作的感觉就会沮丧点,反之亦然。所谓商业模式,我是不信的。我不信的不是文字的力量,而是从媒体走了这么多年,不信还有什么未尽的模式。

当有人的账号被封闭时,我真是替他们高兴。假如有一天,我的账号也是这个下场,我也会高兴。负责任,尤其是文责自负这个情境,就是击打自个的道德大棒,何苦来哉呢?这些年的文字练笔,只服从一个宇宙真理:别把自己当回事,同样别被所谓读者看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