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灯塔十城行·宁波丨冠军之城,离不开“冠军生态”

2023-03-21 07:53:01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李欣忆 唐泽文

83家——这是宁波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5.97%,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


【资料图】

这一数量,是四川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的近4倍。我们不禁好奇,全国制造业实力雄厚的地方不少,为什么是宁波拔得“单项冠军”头筹?打造“单项冠军之城”,除了企业自主生长,政企之间如何良性互动?四川可以向宁波学什么?

宁波三江口。摄影 郝飞

一座城市的战略举措

提及宁波的单项冠军培育,不少人都说到这次会议。

2020年7月的一个下午,宁波市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的“战鼓”正式擂响——“全市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部署会”的召开,标志着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战略举措;配套出台的行动计划,更被认为是“宁波制胜未来的战略之举”。

对2020年的宁波来说,这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其目的是通过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更多宁波企业成为全球行业的领跑者、中国产业链安全的维护者”。

事实上,这是宁波战略发展的集成与延续。早在2004年,宁波就对全市制造业企业进行过摸底调查,当时全市市占率全国第一的制造企业就有100多家。

2016年,工信部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专注、创新、市占率第一,这些标准似乎是为这些企业“量身定制”,宁波制造业“扫地僧”得以崭露头角。第二年,宁波乘着东风,出台了《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等多项相关政策。

那时起,宁波探索建立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一发现好苗子,立即纳入市、县两级培育库。进入培育库,可以享受到宁波公共服务平台针对企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制的“资本、数字化、人才、创新、宣传”组合服务。

先期参与创建单项冠军的企业逐渐发现,有了中国制造“排头兵”荣誉的加持,对自身发展裨益良多,不少“准冠军”主动找上门,“夺冠”的氛围日益浓厚。宁波逐渐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建立了一整套分类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队培育清单。

企业的创新需求,在这里被“置顶”。在宁波,每个高精制造产业背后,至少有一个研究院予以支撑。通过搭建以单项冠军企业为龙头的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共研共用。同时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技术产权、管理产权等各类产权,稳定创业创新者的利益预期。

在宁波科研圈,红黄绿三色各有所指。红色代表“卡脖子”技术、黄色代表有望实现国产替代技术、绿色代表已经实现替代技术,这是宁波在分类分层梳理全市单项冠军和重点培育产业链后,迭代编制的关键核心技术“三色图”,精准开展攻关行动。特别是对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的黄色类问题,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联合攻关。

营造“冠军生态”

在宁波,经营主体总量超130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占了97%。1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超98%。这些企业,是宁波培育冠军的基石。

有人说,“本地经商氛围浓厚,民营企业一茬一茬往外冒。政府不必费心播种施肥,可以无为而治。”

事实是这样吗?长期研究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的宁波市委党校教授王凌认为,宁波单项冠军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还得益于企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冠军城市离不开“冠军生态”。

宁波市市长汤飞帆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亲清政商关系,应该‘亲’为先、‘清’为界,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清而有为,需要“服务型政府”的精准发力。王凌认为,宁波市政府通过担当起战略规划者、要素保障者、秩序规范者等三大职责,促进单项冠军企业良好发展态势不断呈现。

下功夫摸透企业,为工作对接精准化奠定基础。宁波市经信局有一份密密麻麻的专精特新企业典型案例分析。在这份案例分析里边,每个企业的核心产品、主要优势、创新之处、面临的困难和建议等都被工作人员分门别类、清晰明白地梳理出来。

宁波一位民营企业董事长曾对外透露过一个小故事。当企业研发的新产品问世时,一度面临应用难、落地难。宁波市委一位领导得知此事后,立即决定帮助企业牵线搭桥,甚至陪他一起“站在门口等客户”。

清而有为,还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厘清“政”的边界。

三年无事不打扰,这是宁波生态环境部门对正面清单企业的承诺。2022年,宁波将千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环保差异化监督执法,3年内对其“无事不扰”,只需要组织力量对清单内企业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式”现场帮扶。

当地企业家把这样的“体感”概括为三句顺口溜:“有事共患难,没事不争利;有事解决问题,没事不放空炮;有事上门服务,没事不来打扰。”简言之,就是“真懂企业真有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