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头条 资讯 焦点 回响 目击 封面报道 生活方式 清单 提问 专栏 论坛 活动
首页 > 提问 > 正文

提问马丁·里斯:这是我们最后的世纪吗?

2015-08-09 19:50:08 博客天下

│瞧│这│个│人│

马丁·里斯(Martin Rees,1942年6月23日- ),英国著名理论天文学家、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前任会长。

1942年6月23日,马丁·里斯出生于英格兰约克。早年就读于什鲁斯伯里学校,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继续在剑桥大学取得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

取得博士学位后,里斯先后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和剑桥大学教授物理天文学。1968年,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研究员。1969年,成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197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担任访问教授。1977年,里斯出任剑桥大学天文学院院长,任职5年。里斯曾任剑桥大学著名的普鲁密安天文学与实验学教授长达19年之久,并于1991年退休。2004年至2012年,里斯担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马丁·里斯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通俗科普作家,曾参加BBC举办的通俗科普讲座。里斯相信搜寻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存在有可能成功。

2014年10月30日,马丁·里斯回复了《提问全世界》邮件专访。

│洞│见│

A=提问全世界

M=马丁·里斯

A:你好!作为一名天文学家,你能为我们描述一下100年后的太阳系会是怎样的吗?

M

:在本世纪,整个太阳系——行星、月球和小行星——将由小型机器人太空船舰队进行探索。人类在其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作为一名科学家或者一个讲求实际的人,我几乎看不到将人类送往太空的意义。虽然如此,但是我对于载人航天任务还是充满热情的。我希望现在活着的人类能实现在火星上漫步的梦想——作为冒险活动,这也是向恒星迈出的重要一步。

他们可能是中国人。确实,如果中国想要通过一场壮观的太空探索来确立其国际地位的话,那么就需要以火星为目标。因为如果只打算去月球的话,那是美国早在近50年前就已取得的成就。或许未来载人航天飞行会掌握在受私人资助的冒险家手中,他们参与太空探索项目的风险,将远大于任何政府支持的公众科学活动。

A

M

:中国显然将成为太空角逐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我认为在宇宙空间方面,机器人应用和建造大型结构方面存在很多机会。如果中国想要在载人航天上创造出非凡成就的话,就必须瞄准送人上火星这个目标。因为仅仅重复一遍美国50年前或更早就做过的事,并不是一个崛起中的国家追求国际地位的好方法。中国必须超越美国已达到的成就而直接瞄准火星。

A

M

:我十分不赞同史蒂芬·霍金的观点,他的顾虑是多余的。如果外星文明比我们更先进,无论我们做什么,他们都会感知到我们的存在。当然,向太空喊话要比送一艘宇宙飞船跨越星际距离容易得多。

1969年7月20日16点7分,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足迹。

A:你说过美国一些私人公司很快会进行轨道飞行,而且有计划要绕月球远侧进行为期一周的旅行。这些项目的进展如何?

M

:美国企业家、前宇航员丹尼斯·蒂托计划在无着陆的情况下将人类送往火星并返回,这想法也许并不疯狂。到2100年,将有成群的先驱者可能会成功地建立独立于地球的基地——在火星上,也或许在小行星上。无论我们此时多么强调什么道德限制,但我们确实应该祝愿冒险家们好运,希望通过他们的探索,能够改变后代子孙的基因,使其适应陌生的环境。这些后代子孙将分化形成为新的物种,在若干世纪内开启后人类时代。他们的出现可以确保即使是在可以想象的最坏的灾难降临我们地球的情况下,高级生命也能存活。

但是,切勿期盼能从地球向外大规模移民。目前还没有发现太阳系中有任何一处地方所提供的环境,能比地球南极地区或珠穆朗玛峰峰顶温暖。太空并不是躲避地球问题的去处。

A:你是相信搜寻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存在有可能成功的科学家之一。那么,你认为地球以外的智慧生物将会以什么方式存在?

M

:即使能够找到最原始的昆虫存在的有力证明,也将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也许能在木星木卫二冰下找到一些游动的物体,但别期望能在太阳系其它地方找到高级生命体。

天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星际旅行需要什么条件?

M

:最紧要的障碍是化学燃料的固有低效率,以及携带远远超过其有效负荷重量的燃料的后续要求。如果将发射器设计得可以被更充分地重复利用,那么星际旅行会更便宜一些。但是,只要我们依赖于化学燃料,行星间的旅行将依然是一个挑战。核能可能是具有改革性的能源。

尽管有了核能,旅行到附近恒星的转接时间还是超过了人的寿命。因此我认为星际间的旅行将由我们的物种进化来实现,它不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而是刻意为之。

A:如果后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什么样的目的能推动他们探索宇宙?

M

:我们不能预测什么样的神秘目标能推动后人类探索宇宙。如果先驱们已经证明了宇宙里生物圈是稀有的,那么人类便不会有继续探索下去的兴趣了;相反,如果前驱探索已经揭示了宇宙的奇观,那么将会激发人类进一步深入探索的热情。正如去过澳大利亚或地球其它偏远地方的欧洲探险家,如果那里只是一个不毛之地,那么他们将不再有兴趣第二次前往了。

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A:宇宙只有一个吗?

M

:可能不是。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可能只是宇宙群岛中的一个时空小岛,那里可能已经有无穷多的宇宙大爆炸,而不仅仅只有一个。组成这个“多元宇宙”的每一个部分都可能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平静了下来,最后由不同的定律所支配。正如地球是无数星球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行星一样,因此在更大范围内,我们的宇宙大爆炸也是很特别的。

从这个极其膨胀的宇宙的角度来看,爱因斯坦和量子论定律可能仅仅是管理我们的宇宙碎片狭隘的法则。我们关于物理现实的观念可能和地球的视角一样狭隘(与整体相比较),因为在地球上,浮游生物的“宇宙”只是一勺水。

│光│芒│

英国剑桥大学

正对着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大门,穿过一片巨大的草坪,伊丽莎白时代的墙上爬满了绿色植物。正是黄昏时分,深秋的阳光懒洋洋地洒下来,四周一片静谧,时光好像被锁在这个过分庄严的庭院里。古老的木门吱呀打开,主任出现在门口。马丁·里斯穿着一套深蓝色的西装,整个人纤瘦、苍白得厉害,尤其一张脸极富立体感,宛如古希腊雕塑,鼻子极高、窄。他的背比想象中的驼得更厉害一些,一头耀眼的银发打理得一丝不苟。他看上去像个外星人。

马丁·里斯是三一学院第37任院长。这大概是英国学术界最尊贵的一个职位。数百年来,一直由首相亲自提名,女王直接任命。他们可以在任上待到70岁。

陪我们前来的剑桥大学外事部的蒂姆毕恭毕敬地尊称马丁·里斯为爵士。如果不知道马丁·里斯的经历,你会以为他有贵族血统。事实上,他1942年出生在英格兰约克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父母都是老师,经营一家寄宿学校,并自己教书。马丁·里斯就是在这所寄宿学校读完小学的,他的童年受父亲影响极大,父亲毕业于剑桥,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画画、作曲、写作,而且热心政治。

在剑桥,三一学院的院长是个神一样的人物。曾经有学生写讽刺诗:“在整个世界和无穷宇宙中,没有什么比三一学院的院长伟大。”

有趣的是,马丁·里斯正是一位宇宙学家、天文学家,他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这样形容自己:“如果你随机挑出一万人,9999个人都有一个相似之处:他们关心地球表面,至少是附近的事,剩下的那个是天文学家,我就属于那样一个怪异的族类。”

当然,他是那个族类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1995年,他被授予皇家天文学家的头衔,虽然是一个纯粹的荣誉头衔,但400年来,只授给过15个人,包括给哈雷彗星的命名者爱德蒙·哈雷 。

里斯爵士的学术声誉主要建立在高能天文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上,大爆炸、黑洞的形成,恒星与银河系早期的生成。总之,他研究宇宙的起源和终极,但他最关心的,却是人类在其中的命运。他曾经说过,天文学是一种简单的科学,真正复杂的是生命,理解一只蝴蝶的智力挑战甚于整个宇宙。而科学最大的谜题是:人类,我们,到底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以为他是那种整天抱着望远镜观察天象的人,但他的工作是解释,从一大堆数据中理出头绪,发现模式,解读宇宙大图景。这是他最擅长的。40多年前,当他还在剑桥读书的时候,已经认识到自己长于综合性的思维,而不是链条式的推论,所以才从纯数学转到天文物理学。他唯一拥有的望远镜是一个16世纪的古董。

以他的身份,里斯爵士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友好、谦逊,身上没有半点据傲之气,眼中的善意和慈祥是长辈式的,让人觉着温暖。我们忍不住问他,是否听过那首讽刺诗,他笑而不答,脸上带着一种好玩的神情,好像我是那个写诗的家伙。

我们沿着古老华丽的旋转木梯上去,他坚持在我们前面带路。穿过几扇巨大明亮的窗户,脚下的地毯柔软得让人不忍踩下去。途中,我们经过一个如宫殿般的客厅,黄金浮雕的天花板,东方式的窗户悬挂着红色天鹅绒窗帘,蒂姆悄悄告诉我们,那个房间保留了亨利八世时代的样子,从不对外开放,他也从未进去过。

里斯爵士领我们进人他的书房。与客厅比,这个书房相对较小,而且朴素得多,四壁都是书架。这里的空气感觉自然多了,墙上悬挂着几幅巨幅油画,年代久远,但保存如新。画中人我一个也不认识,里斯爵士告诉我,这些都是三一学院历代院长的肖像。有一天,他的肖像也会挂在这个地方。壁炉前一张宽大的红木桌子上,摆着一套精致的英式茶具,几个白瓷杯里还有冷咖啡剩着,大概一批客人刚走不久。不远的角落里有一架华丽的棕色钢琴,我问他是否弹琴,他笑着说,我弹得不好,但我妻子弹得非常好。他的妻子卡洛琳是剑桥的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研究后苏联社会。

我们在沙发上人座。下午的光线相当优美,映照着整个书房很生动。从窗口望出去,巨大的草坪绿意盈盈,王冠造型的喷泉亭子汩汩地冒着水柱。四下里不知什么花开得火红,给稍嫌阴冷的建筑添加了暖色调。偌大的庭院只有寥寥几个人。这几天是开学日,三一学院大门紧闭,只有本院的学生可以出人。根据传统,每年新生人学,第一顿正式晚餐后,都会被邀请到院长的府邸做客,不知到时会是怎样一幅光景。

三一学院是剑桥最大的,但不是最老的学院。除了辉煌的历史,以及非常非常有钱之外,今天的三一学院在剑桥已经不再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人住三一学院古老的宿舍,分享三一故人的荣耀,仍然是许多剑桥学生的梦想,但就教学而言,不同学院之间已经没有区别,因为教学由大学各系所统一分配,三一学院的院士同样要给其他学院的学生上课。马丁·里斯本人在3年前还在给本科生上课。

不过,“随着年纪越大,我对教书的兴趣越来越淡了”,他说,“但我仍然在做研究,主要是理论方面的,比如黑洞的形成、引力波、伽马射线”。

此外,他还大量地写作。作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他一个很重要的兴趣和工作就在于向大众解释科学的复杂性。他是一流的科普作家,在英国的报章上写了很多文章,表达对科技滥用的忧虑,尤其是核竞备。在2003年出版的 《最后一个世纪》一书中,副标题几乎是绝望的,“人类能活过21世纪吗?"

他的答案是,50%的概率。核战争、生化恐怖主义、生态灾难、小行星碰撞,有可能使得人类在100年之内灭绝。他甚至与人打赌,赌注1000英镑——到2020年之前,会有一次大型的生物灾难,可能是因为失误,或者恐怖主义,上百万人会因此丧生。他最担心的,似乎是如今制造计算机病毒的神经病,有一天会制造起生物病毒来。

他承认自己的基调是悲观了一点。但是,正如他所说,这的确是一个很特殊的世纪:世界正在从更多的维度,以更快的速度改变。最重要的是,人类的本质不再是一个变量——药物植人、基因技术很可能深刻地改变人类,几百年后,人类也许就是另外一副样子。

│作│品│

作为权威的宇宙学家,马丁·里斯不仅著述广博,而且以极大的热情曾参加BBC举办的通俗科普讲座。他的著作包括:Gravity's Fatal Attraction:Black Holes in the Universe(与Mitchell Begelman合著)和Before the Beginning:Our Universe and others。中文译著有《科学的眼界》、《终极时刻》、《六个数》等。

《从当前到无限——科学的眼界》

马丁·里斯著,王祖哲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终极时刻》

马丁·里斯著,陈艳艳/赵敏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六个数——塑造宇宙的深层力》

马丁·里斯著,石云里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1月出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