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头条 资讯 焦点 回响 目击 封面报道 生活方式 清单 提问 专栏 论坛 活动
首页 > 头条 > 正文

“煎饼神话”里少搁点添加剂

2015-12-23 09:30:07 新浪博客

最近山东省临沂平邑县郑城镇油篓村火爆网络,这个既没有工厂、矿产,又不具备任何地理优势的深山农村,人均收入超上海,村里别墅成排,每当过年过节,村里的宝马、奔驰、玛莎拉蒂等豪车根本停不开。据说,这一切皆因为一张煎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陆续到上海摆起了煎饼摊,现在整个上海市区90%的煎饼摊,都来自油篓村。

家家烙煎饼,户户挣多金。据说不起眼的沂蒙煎饼,却把大都市的薪资水平甩出好几条街。2014年上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7710元,在全国所有省市中已算翘楚。然而,媒体报道称——贴着“有钱任性”标签的上海,人均年收入却只有平邑县油篓村的三分之一。煎饼圈钱能力如此神奇,难怪有网友戏称:武大郎若在今天,潘金莲打死都不会跟西门庆了。

靠煎饼发家致富,乃至带火了一个村子,想来这也是不假的现实。类似的故事其实还蛮多的,比如湖南新化的打字复印社,据说占全国85%份额;再比如全国80%的民营医院,据说都来自于福建“莆田系”;而浙江桐庐,素有“快递之乡”的称号,来自桐庐的快递企业业务总量,占据了全国快递业务的60%……“天下煎饼出油篓”,也是村民们抱团闯天下的佳话。创业的辐射效应,确实不容小觑。

不过,这样的“煎饼神话”,恐怕也不宜选择性夸大。不妨来看看媒体是怎么算“煎饼账”的:按照每个煎饼卖5块钱、成本1块钱计算,一家三个摊位每天至少卖出600个煎饼,每月净利润为72000元,一年净利润为864000元。除去三个煎饼摊、每月1万元的租金,每年净收入约为75万元,每个摊位平均年收入25万元。

这里其实有三个问题有必要追问:一则,一个摊位每天卖200个煎饼,还是“至少”,对于天下卖煎饼的来说,是个常态吗?按照一个煎饼一分半钟计算(这里包含各种复杂的“加鸡蛋”、“加火腿肠”等技术,从消费者表达购买意愿到最后掏钱结算),200个煎饼至少要300分钟。也就是说,不考虑中间的等待时间、甚至不考虑调换酱料或煤气熄火等意外,200个煎饼要在理论上分秒必争地完成5个小时。每个煎饼摊果真日日如此繁忙?二则,制作一个煎饼,基本要用到鸡蛋、酱料、薄脆、葱花、黄瓜、煤气、面粉、杂粮等,且不谈卖5块钱是不是“全国统一价”,这些成本要控制在1块钱之内,在物价并不算洼地的上海,估计也只能“想得美”。此外,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闹市,要合法取得1万块钱月租的“煎饼摊”,这对于刚进城的农民来说并不容易。而如果只是在繁华都市“打游击”,城管随时可以没收“致富工具”,这煎饼的成本又该怎么来测算呢?

发家致富的“煎饼侠”固然有,颠沛流离的“煎饼客”更是寻常。披星戴月,顶风冒寒,忙碌在煎饼摊上的人生,其实就像360行一样,有的光鲜亮丽,有的泯然暗沉。这也许恰恰就是靠煎饼挖到第一桶金的亿万富豪,“却不鼓励现在的年轻人,再去重复摊煎饼的致富路”的根本原因。烙煎饼能致富,就像摆地摊也能成就李嘉诚、干推销也能成就马云一样,都是概率上的事情,是特殊时代背景与个人素养的化合作用。

“煎饼神话”唯一能告诉我们的,就是改变命运要靠双手。至于幻想也靠烙煎饼而“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这误会就实在大得没边儿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