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际化下的南澳疍家人

2023-08-30 23:15:11 中新网广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6日中午12时,历时3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几十条渔船浩浩荡荡,从位于南澳南渔村的月亮湾双拥码头起锚出海,开始了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征程。

四十多年特区经济发展,当初那些小渔村已然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物不是,人已非。可在偏安大鹏半岛南澳一隅的南渔村,遗世独立,时光恬淡。时至今日,虽然生活方式的改变天翻地覆,但对于南渔村的疍家人来说,那些老祖宗留传下来的祭拜妈祖、舞草龙、迎亲舞等传统和俗,仍然完整地坚守着。

数百年来,“疍家人”以船为家,一生都在海上漂泊,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海上吉普赛人”。关于岭南疍民,最早的史料见于宋代地理名家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曰:“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疍也。”清康熙年间《新安县志》载:“粤东地方四民之外,另有一种名为疍户,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

彼时的疍民,被视为“贱民”饱受歧视。他们不被允许穿鞋上岸,不能与陆地居民往来通婚,死后不能葬在高于陆地居民居住地和墓地的地方,只能在沙滩草草掩埋,致使疍民群体没有族谱、没有祖墓、没有祖祠……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疍家人被平等对待,不再受到歧视。1954年,广东省开始了“渔民上岸”工程。1962年,宝安县政府在南澳渔港滩涂划地筹建南渔村,安置渔民上岸定居。1962和1978年,先后两次建起3排30间、7栋56间集体住宅房。因新的渔民定居点位居南澳港湾,取南澳、渔民各一字,故名南渔村。 

世代生活在水上,南渔村和其他疍民一样,有着水神崇拜情结。时至如今,南渔村的疍民已不再需要出海捕渔,但每年农历三月廿三的妈祖诞辰日,他们依然会齐聚南澳天后宫拜娘娘。这种朴素的情感延续至今。

南渔村位于深圳大鹏半岛的束腰紧身之处,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隔海眺望着繁华的香港及美丽的东平洲岛。

“过去总说深圳是一个小渔村,其实指的是那些‘西疍’,或称‘河疍’,他们多在河涌或近海沿岸劳作,并不以捕渔为生。”大鹏新区古城博物馆副馆长黄文德介绍,这些长期海上漂泊的东部疍民,以南澳最具代表性,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生活在南渔村的疍民,或许是深圳最后的渔民。

对传统风俗惯的坚守,是南渔村疍民的文化倔强。

如今,南澳“舞草龙”和“渔民娶亲礼俗”,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跟随着南渔社区党委副书记石东梅的脚步,游客们来到南澳文体中心的南澳非遗文化馆,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参观非遗实物资料、听非遗口述史、观看专题纪录片。石书记希望这些非遗项目能够进一步商业化,从而提升南澳疍家文化的影响力。 (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