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英国外交大臣5年来首次访华,重启“接触”是关键

2023-08-30 11:56:59 澎湃新闻

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 资料图时隔5年,英国外交事务最高官员重启访华之行。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于8月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是自2018年7月时任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访华以来,英国外交大臣首次访问北京。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英承担着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共同责任,维护和发展好双边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当被问及对克莱弗利此访有何期待时,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月29日表示,访华期间,双方将就中英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沟通。希望英方同中方一道,推动中英关系稳定发展。


(相关资料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相关消息人士处获悉,此行王毅等中方官员将与克莱弗利举行会见会谈。克莱弗利还将与一些在华商界人士会面。此外,英国商业和贸易部国务大臣多米尼克·约翰逊(Dominic Johnson)也计划将于近日访华。

尽管访问只有一天时间,但对于英方而言,恢复两国高层官员之间的持续接触尤其重要,而克莱弗利此访也意味着这一层面线下接触的重启。需注意的是,考虑到近一段时间以来英方对华政策立场的反复,眼下处于动荡之中的中英关系能否趋于稳定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英方呼吁对华开展“强有力和建设性”的接触

过去五年来,受到新冠疫情与相关国内外局势的影响,中英高层交往较为有限。在两国关系处于较低运行的情况下,克莱弗利此次访华对于恢复双边接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值得关注的是,克莱弗利今年4月在一次政策演讲中也强调过对华接触的重要性。他表示,英政府将对华进行“强有力和建设性”的接触,而非在一场所谓的“新冷战”中孤立中国。另一方面,他也提到,英国将保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而这次讲话也被认为是现任英国首相苏纳克上任以来,英国新政府有关对华政策的最清晰表态。

据英方消息人士透露,克莱弗利此次访华期间,预计中英双方将在所有关切的议题上进行严肃、坦诚、建设性的对话。从议题范畴来看,这既包括双方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也包括两国之间的分歧。该消息人士举例称,当前英方较为关注俄乌局势,但同时也会和中方讨论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性议题。

就在上个月,王毅于7月14日在雅加达应约同克莱弗利进行了简短交谈。相关消息人士提到,克莱弗利此次访华的不同之处或在于双方讨论这些议题的深度与时长。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过去几年间,中英领导人之间的互动或接触寥寥。上一次中英领导人会晤还要追溯到2018年2月特雷莎·梅执政时期。此后,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曾于2021年3月同中方领导人通电话。2022年11月G20峰会期间,计划中的中英领导人会晤因临时日程安排而取消。

实际上,在克莱弗利此次访华之前,曾有英方高级官员较为低调地“打前站”。据《环球时报》援引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商业和贸易部国务大臣约翰逊于今年5月访问香港,此访被视为苏纳克政府对华接触的“试探性举动”。

更为“微妙”的对华政策立场

外界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英国政府在对华政策和言行上出现反复。分析人士认为,苏纳克政府采取了比前两任首相更“微妙”的策略,主张“改进”英国的外交政策,而这一特点也反映在其对华政策立场上。

在去年底上任后不久,苏纳克即立场鲜明地表示,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今年3月,在英国发布更新版《安全、防务、发展与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中,将中国定位为“划时代挑战”。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对此回应称,中国是划时代的机遇,而不是挑战。

英方有关报告渲染所谓中国挑战,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然而,不久后克莱弗利在其对华政策演讲中似乎又释放出了一层缓和关系的信息。他表示,将制定英国未来一年改善与中国关系的计划,呼吁英国与中国建立更具建设性的稳健关系;认为对华发动“新冷战”、孤立中国不符合英国国家利益。但他同时也声称,将捍卫英国国家安全和价值,并提及涉台、涉港和涉疆议题。

此外,今年5月,英国首相办公室发言人表示不会关闭英国的孔子学院,而这一表态与苏纳克去年竞选期间相悖,因而也遭到诸多保守党人的攻击。

至于如何理解英方对华政策上的反复性,有评论文章指出,这实际上体现出苏纳克政府面临的挑战。一方面,他试图引导英国“脱欧”后的外交格局,因而无法疏远中美任何一方;另一方面,他则需要权衡保守党在对华主张上的不同声音。预计英国下届大选最晚将在2025年1月举行,而从今年5月举行的地方议会选举结果来看,工党目前领跑英国下届大选民调。

值得一提的是,在克莱弗利此访之前,美国与部分欧洲国家逐渐增加了对华接触。自去年11月至今,德国、西班牙、法国领导人已相继访华。而自今年6月以来,已有4位美国政府内阁级别官员开启中国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