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文/图
【资料图】
“放粮!”9月22日,广汉市连山镇五一广场,随着一声嘹亮的口号,一台水稻收割机立即开仓放粮。当天,广汉市首届天府粮仓“粮王”争霸赛颁奖仪式正在举行,随着粮食入仓“簌簌”作响,粮仓渐满,颁奖仪式进入高潮,12名广汉市首届“粮王”正式诞生。
广汉市首届“粮王”
9月是丰收的季节,水稻陆续成熟。月初,广汉市组织来自四川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联合市镇农技人员和大户代表组成验收组,对全市符合条件的60余名水稻种植大户进行10亩连片产量测验,评选首届“粮王”。
作为国家级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大县,广汉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5.5万亩,年产粮食30万吨以上,水稻种植面积34.6万亩,水稻集中种植规模全省第一。”广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粮王’争霸赛,就是鼓励种植户提升种粮水平,提高单产,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水稻专家郑家国(右)指导种粮大户 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为了保障测产结果公平公正,测出大户们的真实种粮水平,这次竞赛在水稻孕穗期开启报名。参赛大户亩产平均超过750公斤,评选出的12名“粮王”中,种粮大户廖兴友亩产达到801.4公斤,获得“粮王”第一名称号。“今年我种植了2700多亩水稻,在水稻专家们的指导下,近年来产量连年增长,平均产量能到达到650公斤。今年的10亩连片测产能有超过800公斤的成绩,也是创造了我近十年的种粮单产纪录。”廖兴友说。
超过800公斤的亩产是怎样的水平?
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郑家国介绍,“在四川盆地水稻种植区的种粮大户,近年来水稻单产水平逐步提升,上世纪80年代平均亩产不到500公斤,现在可以达到700公斤以上,而10亩稻田的连片测产能超过800公斤,是一个非常高的产量水平!”
“这次参赛田块均为规模化生产的稻田,川西平原弱光条件下高产难度本来就大,加上经历了前期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获得这个产量,在四川极具典型意义。”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李旭毅说。
颁奖仪式上,除了表彰“粮王”,还设置了12名“护粮使者”表彰环节。近年来,来自省农科院和广汉本地的农业专家,长期一线指导种粮大户,将专家试验田的高产转化为农户生产中的高产。
据了解,广汉市通过“院地合作”的方式,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自上世纪70年代起省农科院和广汉市就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上世纪90年代,水稻、小麦团队来到广汉,水稻、小麦专家大院先后成立。近年来,一大批粮食规模化高产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在广汉创新应用并引领了西南粮油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水稻、小麦、油菜屡创高产,多次刷新全省单产纪录。”省农科院副院长张雄说,“下一步,希望‘院地合作’能继续深化,共同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助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