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点:《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出炉:到2025年中医药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全国领先

2022-08-25 05:36:23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石小宏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施方案》明确,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达到“三区三领先”的目标,主要任务有构建管理、保障、服务、产业“四大格局”,建成科技创新、人才、文化“三个高地”,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中医中药协同特色发展“两大工程”。

据了解,四川省是2021年底获批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也是全国首批7个省(区、市)中唯一入选的西部省份。

《实施方案》明确了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目标,即“三区三领先”——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创新改革的策源区,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推进区域协调、共建共享的领先区;到2025年,四川中医药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全国领先,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全国领先,中医药服务水平、全产业链发展及保障能力全国领先。

《实施方案》明确,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四川要构建坚强有力的管理格局,构建契合规律的保障格局,构建均衡可及的服务格局,构建链条健全的产业格局;建成“三个高地”即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文化高地;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两大工程”。

《实施方案》中有众多的亮点和特色,结合四川中医药的实际,明确提出了实现建设目标的路径和具体任务。在构建均衡可及的服务格局中要求建成一批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县级区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开办传统中医惠民诊所7500家。到2025年,全省中医药年诊疗量要达2.1亿人次。在中医药人才建设方面,提出以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不拘一格培养中医药人才。到2025年,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增加40%,达15000名。在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工程中便提出,要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和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点实验室建设等。

【链接】

《实施方案》主要任务

构建“四个格局”——

1.构建坚强有力的管理格局。强化中医药管理部门统筹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发展职能。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责任,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中医药特色发展。

2.构建契合规律的保障格局。遴选和发布中医优势病种,建立中医药临床应用激励机制。在省科技成果奖励申报评审单独设立“中医药”组。建立政府支持中医医院特色优势发挥的财政投入、医保支持、人才培养、薪酬分配等考核机制。发布市(州)中医药发展指数、均衡指数等。

3.构建均衡可及的服务格局。建成一批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县级区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开办传统中医惠民诊所7500家。建设20—30个省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和中医经典传承中心。到2025年,全省中医药年诊疗量上升40%,达2.1亿人次。

4.构建链条健全的产业格局。培育全产业链年产值超50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2个、达20亿元的3个以上,力争中药材综合产值达150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0个,力争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以上。力争建设4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高端基地。

建成“三个高地”——

建成科技创新高地。将中医药领域基础研究纳入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要支持领域。用活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实施高水平中医药循证研究。研发川芎、麦冬等一批大健康产品。

建成人才高地。单独设置基层中医药高级职称类别,到2025年,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增加40%,达15000名。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推进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创建四川中医药职业学院。

建成文化高地。推出《天回医简》等研究成果。实施开展《中医百部经典》整理研究。建成60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立“五侨”部门联合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机制,建设四川省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

实施特色发展“两大工程”——

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工程。构建“一轴两区两带”中医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实施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工程。建立中药饮片质量分级评价制度。建立医疗机构使用优质道地药材激励机制。推进川药与川茶、川果、川酒等融合发展,培育四川特色的中医药养生大产业。

标签: 整体实力 实施方案